
在量化交易的风云世界里,有人凭借专业的金融背景、先进的技术手段崭露头角,也有人另辟蹊径,以丰富的经历和深刻的市场洞察,在这片领域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本次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在量化交易领域成绩斐然的史总,他将分享自己独特的交易经历、策略以及对市场的深刻见解。
史总,多年期货投资经验,其参赛账户“小史”在大盘手网第五届全国期货实盘争霸赛重量组名列前茅,年化收益率达189%,参赛盈利1194万元。
其药学专业背景,看似与金融领域相去甚远,却在量化交易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其严谨的数据分析思维,为他的策略研发提供了独特的跨学科视角,特别是在防范过拟合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方法论体系。 参赛账户“小史”业绩展示
史总最初涉足的并非交易领域,而是医药行业。在校园里,他认真学习医药知识,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对自身的了解,他发现自己性格内向,在与人频繁打交道的医药工作场景中常常感到局促。这种性格特质与医药行业的社交需求之间的矛盾,让他陷入了迷茫。一个偶然的契机,量化交易进入了史总的视野。量化交易中,交易者大多时候面对的是电脑屏幕,通过代码和数据做出决策,无需过多的人际交往。这种工作模式让史总看到了新的可能,他毅然决定踏上这条转型之路。这一转型并非易事,从医药知识到量化交易所需的金融、编程知识,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但史总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对新领域的好奇,开启了艰难的自学之旅。2016 年,史总正式踏入期货交易的世界,最初是为分级基金套利做准备工作。在开通股指期货权限的过程中,通过商品期货交易的回测,意外发现了量化交易在期货市场上的魅力。虽然是药学专业出身,看似与金融行业无关,但临床试验中严谨的数据分析思维,却为策略研发提供了独特的跨学科视角,特别是在防范过拟合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方法论体系。量化交易本质上是用代码构建认知体系的过程。在做量化交易的初期,史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非程序员出身的交易者,当时最大的短板是编程能力,但他通过持续学习,以及文华财经技术团队的专业支持,逐步搭建起稳定的交易系统。这段经历让史总深刻认识到:在专业分工的时代,善于整合资源比单打独斗更重要。在做交易的十年里,有两次关键的市场洗礼让史总受益匪浅:一是,2016年双十一夜盘的极端行情,促使他建立了更完善的压力测试机制;二是,2022年中至2023年初的持续回撤期,则推动了他的多策略对冲体系的构建。这些经历印证了塔勒布的观点:反脆弱系统的建立往往源于对危机的敬畏与转化。以2016年双十一夜盘的极端行情为例,当时,史总刚涉足期货交易不久,对市场的波动还没有足够的应对经验。在那个夜晚,市场行情突然急转直下,价格出现了剧烈的反转。面对这种极端行情,许多交易员可能会慌乱地进行人工干预,试图挽回损失。但史总却选择让程序自行交易,不进行人工干预。他深知,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情绪容易影响判断,人工干预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他相信自己构建的交易系统经过了回测和优化,能够应对一定程度的市场波动。事实证明,他的坚守是正确的,虽然此次行情让账户经历了较大波动,但最终交易系统还是平稳度过了危机。在史总的交易理念中,找到核心逻辑是量化交易的关键。他认为,实现交易策略的手段可以用简单方式解决,而核心逻辑才是决定交易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寻找逻辑的过程中,史总非常注重交流与学习。他积极参与各类交易论坛、研讨会,与同行分享经验、探讨问题。总体来看,史总的交易体系核心是多维策略矩阵:跨品种、跨周期、跨策略的立体化配置,通过低相关性组合构建全天候作战能力。就像交响乐团需要不同声部的配合,策略集群也在市场波动中寻求和谐共振。在他看来,量化交易的优势在于将决策压力前置到策略研发阶段。当市场波动时,系统会依据预设的算法森林自动筛选最优路径,这个过程就像精密的气象卫星系统,实时解析市场云图并作出响应。在品种选择方面,史总采取全品种覆盖的交易框架,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不做主观筛选。这种系统化选择既规避了人为判断偏差,又通过分散配置有效平滑市场波动。当然,全品种交易对策略普适性和系统承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持续的策略迭代来保持竞争力。在控制回撤方面,史总认为这其中的关键是风险预算管理。他运用风险平价原理,通过策略间的对冲平衡和动态仓位调节,构建具备抗压韧性的组合架构。正如桥梁设计需要冗余承重,投资组合也需要留足安全边际。在退出机制的设计则体现差异化智慧:趋势策略采用吊灯式退出,也有使用反手信号退出,有些策略设定时空等多维度退出条件。这如同中医辨证施治,不同"症候"匹配不同"方剂"。史总深知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交易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他的交易策略始终处于持续更新迭代的状态。每天,他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市场动态、思考新的交易思路。他会根据新的市场数据和行情变化,对原有策略进行优化和改进。史总不仅在现有策略上进行优化,还积极引入新的策略。他通过参加各种行业会议、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接触新的交易理念和方法。一旦发现有适合自己交易体系的新策略,他就会进行深入研究和测试。在策略更新迭代的过程中,史总非常注重策略的可解释性和逻辑性。他认为,一个好的交易策略应该是基于清晰的逻辑和合理的假设,而不是仅仅依赖复杂的模型和算法。
在大盘手网第五届全国期货实盘争霸赛中,史总的参赛账户“小史”年化收益率为189%,这源于策略与市场周期的共振效应,虽有一些系统优势的释放,但主要是抓住了β机遇。史总更看重策略的持续进化能力,毕竟投资是场马拉松,短期爆发力需要与长期耐力相结合。虽然参赛账户存在一定的回撤,这是因为史总使用场外风控的模式,所以他更倾向于用绝对风险值(VaR)来评估风险敞口,而不是单纯看百分比回撤。因为百分比回撤容易受到账户规模变动的影响,而绝对风险值更能反映策略的实际风险承担能力。在策略组合管理上,史总采用风险预算制,将总风险分散到多个低相关性的策略单元中,就像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而且每个篮子都有独立的保护机制。但这次的大回撤也确实让史总深刻认识到,在量化交易中,风险控制不是简单的设置止损点,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建造摩天大楼,不仅需要坚固的地基,还要有应对各种极端天气的预案。他现在更注重策略的稳健性、可持续性与低相关性,追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长期增长。
史总的投资版图并不局限于期货市场,他还广泛涉足外盘、股票、债券等多个领域。在他看来,不同的资产类别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表现各异,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可以有效分散风险,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史总会针对不同策略、资产组合,定期按给定比例分配资金。具体来说,当期货账户出现较大回撤时,他会从股票、债券市场调配资金补充到期货账户,以降低期货账户的风险敞口;当期货账户盈利较多时,他会将部分资金转移到股票和债券市场,实现资产的再平衡。这种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方式,不仅体现了史总对市场风险的敏锐洞察力,也展示了他在投资管理方面的高超技术。通过跨市场的资产配置,他能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保持相对稳定的收益,避免了单一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造成的过大冲击。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更是心性的修行。卓越的交易者既要有工程师的严谨,又需有哲学家的通达,在概率世界中坚守正期望值的圣杯。得失只是过程的注脚,持续进化才是永恒主题。对于市场的新人朋友,史总的建议是:未入市者请慎重评估风险承受力;已入坑者建议从量化框架切入,用系统对抗人性弱点。主观交易如同自由搏击,需要极高天赋;量化交易更像围棋博弈,通过算法积累可获得稳定段位。史总强调,仓位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他建议新手在交易初期采用轻仓操作的方式。轻仓意味着在市场波动时,账户所承受的风险较小。新手由于对市场的理解和交易经验相对不足,过重的仓位容易在市场出现不利波动时导致巨大损失,甚至可能使新手对交易失去信心。除了仓位控制,史总认为策略逻辑的坚实性是新手在量化交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一个具有坚实逻辑的交易策略,在面对市场的各种变化时,更有可能保持稳定的表现。在心态管理方面,史总认为其核心是建立制度优势。他通过定期再平衡机制将情绪隔离在决策链之外,就像自动驾驶系统预设的防撞程序。当策略逻辑经得起推敲,自然能穿越波动迷雾,正如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所说: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在多年的投资交易生涯中,史总认为,投资交易不需要盲目崇拜他人,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方式,遵循市场规律,做正期望值的事。在量化交易中,期望值是衡量交易策略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个正期望值的交易策略,从长期来看,盈利的可能性大于亏损的可能性。史总在构建和选择交易策略时,始终将期望值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他认为,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不应过于关注短期的盈利或亏损,而应着眼于长期的投资回报。市场是复杂多变的,短期的行情波动可能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市场会趋向于其内在价值。对于那些渴望在量化交易领域深入学习的朋友,史总推荐了一些对他影响较大的书籍。濮元恺老师的著作《量化投资技术分析实战——解码股票与期货交易模型》是史总极力推荐的。这本书凝聚了老师多年的交易经验和智慧,书中详细阐述了量化交易的策略构建、风险控制等关键内容,为初学者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框架,也为有一定经验的交易者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大盘手网优秀选手访谈录《中国大盘手》一书也是史总推荐的重要读物之一。这本书通过对众多优秀交易员的访谈,展示了不同交易员的交易理念、策略方法、投资经历。读者可以从这些真实的交易案例中汲取经验,了解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习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制定有效的交易策略。施瓦格所写的《金融怪杰》系列同样备受史总推崇。该系列书籍采访了众多华尔街的交易高手,涵盖了股票、期货、外汇等多个交易领域。书中交易高手们分享了他们的交易生涯、交易策略以及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故事,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国际顶尖交易员思维和方法的窗口。
谈及未来规划,史总表示,他将继续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在他看来,交易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史总希望每天都能在交易知识、策略优化、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所收获。他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量化交易策略,特别是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与量化交易的结合方面进行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史总认为,这些技术能够挖掘出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市场规律和交易机会。除了技术层面的提升,史总也注重交易心态的修炼。他深知,在交易过程中,心态的稳定对于决策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面对市场的波动和账户的盈亏,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是持续盈利的关键。
站在当下,展望未来的期货市场,史总有着自己的看法。从宏观层面来看,他认为尽管自己并非宏观经济领域的专家,但可以运用风险评价的理念去分析和判断市场。史总认为2024年属于罕见的期货大年,根据周期轮动规律,2025年可能需要更精细化的策略应对。前期表现平缓的板块可能存在均值回归机会,期权等衍生工具的应用场景或将进一步拓展。但具体研判还需跟随市场先生舞步,保持策略灵活性。目前,国内期货市场正处于创新发展的黄金期:品类日益完善,参与者结构持续优化,可以搭配出丰富度足够的投资组合,史总也期待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新品种上市。未来,他希望能在尚未涉及的策略类别中拓展版图,君子当自强不息! 回顾史总的量化交易之路,从医药行业的跨界转型,到在期货市场的不断探索,再到构建起成熟的交易体系,他的经历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持续学习的精神和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就能在量化交易领域取得成功。他的经验和见解,为广大量化交易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让我们对量化交易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